部分企业案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部分企业案例

水利部·南京水利局

人气: | 时间:| 关闭 | 复制

 

 办公大楼

 办公室窗帘

 办公室窗帘

 办公室窗帘

办公室窗帘

会议室窗帘 

 会议室窗帘

南京水利简介

         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境内有滁河、秦淮河、水阳江、石臼湖、固城湖等大江、大河、大湖。沿江、河、湖两岸是平原圩区,腹地是丘陵山区,江河、圩洲、山丘相互交错,地形比较复杂。南京市土地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占64.5%,江河水面占11.4%,圩洲占24.1%。耕地总面积323万亩,其中山丘区占64.5%,圩洲区占35.5%。

  南京市本地区的水资源量不够丰富,年均地表水资源量19.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7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后年均水资源量只有21.1亿立方米,按2010年年末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占有量264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3%。地表水资源量的年内和年际分布很不均匀,夏、秋季由降雨产生的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年地表水资源总量的70%,冬、春季只占30%;丰水年地表水资源量可达30.4亿立方米,枯水年只有5.4亿立方米。但是,南京市过境水资源量丰富,年均过境水资源量达9114亿立方米,是南京市本地区水资源量的432倍,其中由长江过境的水资源量年均9043亿立方米,由水阳江、滁河过境的水资源量年均71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年内和年际分布也很不均匀,以由长江过境的水资源量为例,丰水年过境的水资源量可达12710亿立方米,枯水年只有6800亿立方米。

  由于降水和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加上地形的特点,南京市是个容易发生水旱灾害的地区。根据历史资料的不完全统计,自西汉惠帝五年(前190年)至民国37年(1948年)的2000多年,共发生水灾246次,旱灾190次,解放以后发生较大水灾11次,即:1949、1954、1969、1972、1975、1983、1991、1995、1996、1998、1999年。较严重的旱灾4次,即:1961、1966、1978、1994年。

  南京市的水利事业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起,劳动人民就开始筑堤围田,开河航运、分泄洪水,挖塘筑坝,蓄水灌田等,至民国37年(1948年)留下诸多的治水业绩。

  解放后,南京市的水利事业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人民的艰苦奋斗,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市、区、县成立专门水利机构,配备5000多名水利建设和管理人员,建成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形成防洪、排涝、抗旱、降渍四套水利工程体系,抗灾能力大大提高,为南京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解放50年来,南京市境内的大江大河大湖都进行了初步治理。长江南京河段重点治理江岸崩塌、完成沉排护岸和抛石护岸长74公里,占易塌江岸线长的84%,共抛石1565万吨,国家投资2.8亿元,初步控制了河势变化,有效制止了江岸崩塌的发展。秦淮河开挖了秦淮新河分洪道,对秦淮河干河及句容河、溧水河全面进行了疏浚,裁弯取直、拓宽、标准堤防建设,建成武定门、秦淮新河两处水利枢纽工程,使秦淮河的行洪能力从300多立方米/秒,增加到1300立方米/秒,补水能力从0增加到100立方米/秒。滁河开挖了马汊河分洪道,对滁河干河和主要支流进行了裁弯取直、拓宽、标准堤防建设,建成红山窑水利枢纽工程,使滁河分洪能力从500立方米/秒增加到2300立方米/秒,补水能力从0增加到50立方米/秒。水阳江、固城湖、石臼湖也进行了治理,建设标准堤防,建成茅东、杨家湾、蛇山3处水利枢纽工程,固城湖的补水能力从0增加到25立方米/秒。流入大江大河大湖的120条支流,也进行了治理,彻底改变了弯、窄、浅的旧面貌。

  解放50年来,共加固堤防长2200公里。其中建成标准堤防635公里,钢筋砼防洪墙46公里;新、改建涵闸1183座,其中大中型水闸13座;建成水库251座,其中中型水库13座,整修塘坝149836面,其中当家塘坝7500多面,水库塘坝总库容达10.7亿立方米,其中水库库容5.8亿;建成固定机电排灌站3435座,机电排灌动力拥有量54.57万千瓦;修筑渠道2.06余条,总长约1.2万公里;开挖大、中、小排水沟2.96万余条,总长约3.3万公里;平整土地,格田成方180万亩,修筑水平梯田3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9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43万亩,累积完成配套建筑物77738座,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定农田210万亩,累计完成土石方19.14亿立方米,国家投资17.81亿元,群众出工10.63亿工日,形成固定资产22.82亿元。

  上述工程完成后,彻底改变了解放前的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落后面貌,形成防洪、排涝、抗旱、降渍四套抗灾工程体系,大大提高抗灾能力。长江南京河段、滁河、秦淮河、水阳江、石臼湖、固城湖的防洪能力已由3~5年一遇提高到10~20年一遇。农田排涝能力已由日降50毫米就成涝,提高到150毫米基本不成涝,城区已由解放初期日降50毫米就普遍积水,提高到100毫米大面积不积水。农田抗旱能力已由解放初期的7日无雨就受旱,提高基本能做到百日无雨保丰收。丘陵山区的冲田,圩洲地区的农田,地下水位能控制在0.8米以下,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解放50年来,南京市水利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一靠历届中共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把水利建设当作“首要任务”“中心工作”“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来抓,重点工程建设亲自指挥。二靠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根据中央、江苏省水利部门的要求,结合南京市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编制了南京市境内大江大河综合治理规划和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三靠劳动积累,解放50年来,完成的19.14亿立方米水利土石方,都是靠动员和组织成千上万农民参加,采取“大会战”和“推磨转”的办法完成的。四靠科学治水,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五靠资金投入,各级财政,每年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要求不少于同级财政收入的2~3%,80年代以后,开征水费、水资源费、防洪保安基金,水利建设基金等规费,用于水利建设,对加快水利建设起了很大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城乡人民对水利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满足城乡人民需求的高度来看,南京市水利事业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洪水仍然是心腹之患。2000多公里江河堤防,达到标准堤防的只有635公里,占32%,面广量大的中小河流的堤防普遍存在标准低,质量差,洪水来时,经常发生险情。水阳江、滁河、秦淮河的洪水出路不足,长江南京河段的河势不够稳定,每次洪水过境后,容易发生塌江险情,南京城市防洪尚未全面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距中央提出的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差距甚大;丘陵山区水资源不足,抗旱能力不强。遇到大旱年,还有30多万亩农田受旱,5万多人饮用水困难;水资源污染严重,滁河、秦淮河的水已不能做为两岸人民饮用水源,很多中小河沟已成为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通道;已建水利工程普遍老化,损坏日趋严重,河道、沟、渠淤积严重,工程效益下降,机电排灌设备陈旧,效率偏低;城市水利、生态环境水利、旅游水利尚待全面开发。

  目前已跨入新的世纪,要认真总结经验,按照中央提出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的治水方针。结合南京的具体情况,科学制定21世纪水利发展规划,加快治理洪涝灾害,加快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水资源污染问题,努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逐步实现水利现代化,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版权所有:南京润雅蕙兰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49643号-1
公司电话:400-160-7880  客服手机:13851888709  客服QQ:996380582   邮箱:[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南京窗帘, 南京网站建设,